当今社会,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经济运行、管理决策乃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为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触角的延伸提供了广阔空间,又对传统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手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审计部门所接触的数据量和种类呈快速增长之势,数据分散、内外部数据的关联显著增强,从单一的内部财务账册数据中很难发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扩大审计范围和对内外部关联数据的分析对比,从中发现问题,对违规行为做出预判,增强问题查出和风险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基层大数据审计的现状
(一)大数据审计的优点
1、涵盖面广:大数据审计即使面对大量的样本,也不再使用抽样的方法,而是通过带有限定条件的数据库语言筛选出所有不符合标准的数据,不会存在漏网之鱼,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主要通过互联网完成审计工作,无需在被审计单位工作,也不用固定工作时间,增加了审计的灵活性和效率。
3、充分利用外部数据:大数据审计可以解决传统审计难以获得、利用外部数据的固有弊端。利用外部数据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二)推进基层大数据审计的困难
1、认识不够: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大都存在靠收思想,缺乏积极性,仅仅把对大数据审计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具体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
2、未建立平台:建立大数据平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要不要建立平台、怎样建、建什么样的平台,还缺乏一个确切的方向。
3、缺少人才:目前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偏少,有的基层审计机关甚至还未配备计算机专业人才。
4、信息对接困难:被审计单位所用财务软件五花八门,信息化建设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可能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加大了数字化审计的难度。
5、缺乏保障:推进大数据审计需要加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有的地方政府并未将这一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此外大数据审计能否保证数据不丢失、不泄密这方面也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基层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想法
(一)树立数据先行的思想:作为基层审计人员,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审计取证模式往往还停留在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审计思维也局限于直接从会计资料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新形势下,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复杂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必须要转变审计思维模式,坚持以数据为核心,学会利用大数据从大量相关信息发现审计线索。
(二)收集数据建立平台: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工商、民政、林业、国土、农业、环保、金融等部门定期采集数据向审计部门报送,审计部门归集入库,逐步建立数据库。
(三)加强队伍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运行、维护和数据更新都需要创新复合型人才,因此基层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及大数据审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审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
(四)建立制度保障数据安全:大数据时代虽是我们的机遇,但在数据安全保密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制定《电子数据采集使用规范》、《联网平台操作规程》等信息化制度,形成规范的数据入库和使用办法。
石棉县审计局:袁雅梅